马文娟帮助老人做康复训练。
马文娟照顾老人。
“好啦,只是一场误会,大家还是好朋友。现在我们先回房间休息一下?”前两天一早,万州白土镇敬老院院长马文娟就“忙”了起来——两位老人因为误会有点不愉快,找她“评理”来了。她正温声细语安抚着,又一位老人走了进来:“马院长,房间窗户外的树叶有点密了,我担心会有蚊子。”马文娟当即拨电话联系工作人员前来处理。
这是马文娟日常工作中极为平常的一幕。哪怕是春节期间,她也是在院里陪伴老人过节。目前,养老院里有49位老人,最大年龄的89岁,平均年龄约81岁。“不同年龄的老人有着不同的脾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对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反应。”在敬老院工作了9年的马文娟,和老人相处有着自己的秘诀:“打心底里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父母,以女儿的心态去关心他们、陪伴他们,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精神上的“主心骨”
马文娟是一名嫁到万州的“媳妇”,2014年,跟随丈夫回到白土后,便来到白土敬老院。在敬老院工作初期,工作人员少,她既是炊事员、服务员又是护理员;工作人员不够,她就亲力亲为,给老人做饭、喂饭、整理房间,为老人洗澡、洗衣服、送医等等。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敬老院里陪老人过的,而且一干就是九年。
在九年的工作中,马文娟用博大的爱心,像对父母一样对待院民,不仅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还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
进院工作初,马文娟没有任何管理经验,要让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和谐圆满,那是谈何容易的事!工作人员少,加之老人们性格不同,生活习惯各异,甚至部分院民性格偏激、暴躁,连说话都很难说到一起,院民之间发生口角那是常事。她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她不灰心,用善良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心酸化为动力。
马文娟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老人,与老人们促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很快她便成了大家精神上的“主心骨”。
身体上的守护员
张婆婆有心脏病、消化道肿瘤,晚上害怕并睡不着,马文娟就陪她睡,从家长里短到世间酸甜苦辣,无话不谈。后来,老人病情一天天加重,马文娟陪了她整整46天。她临终前连自己亲人都不记得了,却能喊出马文娟的名字。
代爷爷是一位全失能老人并患有糖尿病、急性胰腺炎,在代爷爷急性胰腺炎发作住院期间,马文娟和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护理,随时伺候在老人床前。
还有一位失智老人,因年事已高,经常大小便失禁,几乎每天都尿床,晴天马文娟就帮他晒,雨天就帮他烘,被单天天洗,冬天和雨季就给他准备两套床单和被罩,有时甚至得换上三套,正是因为马文娟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身体一直都很硬朗。
每年的7月24日是黄婆婆生日,以往都是在自己家里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去年因为特殊情况,黄婆婆生日的时候家里人都没来,为了不让老人有所遗憾,马文娟组织敬老院所有工作人员为黄婆婆过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生日,让黄婆婆接受在场所有人的祝福,享受天伦之乐。
……
像这样的例子,马文娟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她正是把每一位老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既当服务员又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的信任和爱戴。
大部分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比较大,且体弱多病。马文娟总是像女儿一样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和老人同吃住,共生活,倾注自己的真情。她时常告诫自己,不管再苦再难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生活上的勤务员
为了能让老人吃饱、吃好,马文娟不断改善饭菜质量,坚持一天一调剂,做到每日三餐不吃重样菜,每天的菜谱都征求老人们的意见,特别是一些患病老人的意见,尽量满足他们的饮食需求。
为了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马文娟每天组织老人做老年保健操,同时购买了一些适合老人活动的健身器材,鼓励老人发挥自身才智,自编自演一些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增添生活乐趣,营造家庭和谐氛围。
为了便于老人的家人随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马文娟加了每一位老人家人的微信,以便老人的家人及时了解和掌握老人的身体情况和生活情况,让老人的家人安心工作。
这些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马文娟本着让老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宗旨,用真情去温暖每一位老人的心灵,以不懈的努力将白土敬老院做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的白土敬老院旧貌换新颜,硬件设施齐全,入住条件及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入住率达到90%以上,老人们和睦相处,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马文娟多年来为敬老院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也得到了院内老人和社会的认可。她也始终牢记“尊老、敬老、爱老”的宗旨,扎扎实实地为老人做好事、办实事,将白土敬老院变成老人温馨的家园。
记者 应凤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