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帮助患者挂号,减少排队时间。(受访单位供图)
完善便民设施
让看病更便利
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惠恩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标示意图》两大主题展板醒目可见。小喇叭也循环播放,提醒进入医院市民扫场所码,出示“渝康码”“行程码”“48小时核酸阴性检测结果”,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主动上前,引导和帮助患者落实相关防疫要求,患者有序进入医院门诊部挂号和就医。
“我文明,仁者心;我文明,医术精;我文明,讲诚信……”在门诊大厅LED大屏滚动播放着医院自创的《医院文明行为三字经》和创文画面,禁烟标志、无障碍标识明显,大厅内创文宣传标语温馨服务和便民指引标识也随处可见,营造了“人人支持创文、人人参与创文”的良好氛围。
有了浓厚的创文氛围,具体的创文措施也得跟上。据了解,医院不断拓展“惠民利民”渠道,以智慧医院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推进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推送与互认,加强移动支付,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深入了解患者需求,不断完善便民设施,增设便民轮椅、充电宝、自助售卖机等,门诊部每层楼新增直饮机,进一步提高门诊患者就医体验;优化门诊取药流程,在门诊药房增加1台自动发药机和3台取药签到机,并实现预摆药的双复核取药模式,减少了患者排队取药时间,提高了患者的就医获得感。
强化优质服务
就医更有温度
“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您的费用一共160元,请问怎么支付?”“您好,这是您的药,请拿好。”……穿梭在门诊的各个角落,这样的文明用语不时在耳边响起。只见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着装规范、微笑服务、耐心解答,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据了解,今年5至8月,医院分别对全院各级各类窗口服务人员,包括咨询护士、志愿者、收费员、医保结算员、陪诊人员、药房药剂师、保洁员、安保人员等共计600余人,开展了8期文明礼仪培训。授课老师分别从仪容仪表、语言、站、坐、行、蹲、手势以及日常工作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和示范,有效提升了学员的形象气质。
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就医流程,多措并举提升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来之前还担心在大医院里搞不清方向,要来回到处跑,没想到很快就办好了住院手续。”当天,从开州前来就医的谢先生感慨地说。今年7月,医院成立住院服务中心,住院患者可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现场预约等方式进行一站式预约。预约成功后,由专人护送至电梯口,直接到住院部,真正做到让患者少跑路,切实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同时,统筹收费、医保等服务窗口至惠恩楼大厅总服务台,解决了患者因退费、医保政策咨询、特病办理等事宜往返跑路的问题。
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院就医,志愿者主动搀扶,并帮其挂号,送到就诊科室;志愿者捡到钱包,医务人员、保安、志愿者合力寻找失主,最终物归原主;门诊大厅有人突然晕倒,志愿者及时发现,报告医护人员,经全力抢救患者转危为安……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医院从大处着眼,细节入手,一切从患者需求出发,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贯穿在优化服务流程中。惠恩之家、党员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长期开展协助、咨询、沟通、关怀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并新增门诊患者就医陪诊服务,为无陪伴、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就医陪诊服务。
此外,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如开展好“世界急救日”“全国爱牙日”等健康公益义诊活动,义诊人次达1000多人次;门诊每月还开展门诊科普大讲堂2次,受众上千人次。通过一个个公益活动的开展,市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健康素养不断增强。
“目前万州正在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医院作为全区文明展示窗口之一,我们通过不断优化就医流程,提供贴心服务,营造良好就医环境等方式,全力推动创文工作提质增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门诊部副主任马维蓉表示,接下来,大家会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以及主人翁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持续深入开展创文工作,让更多人享受到创文成果。
编辑|刘欢欢
来源|三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