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堰塘社区,居民欢聚一堂包粽子。
救兵城社区,大学生进社区辅导小朋友快乐过暑假。
近年来,万州不断发挥机制牵引作用,推出“楼栋工作日”“双亮”“院落自治”“多勤联动”“商铺工作日”等城市乡村治理机制体制,推动治理资源不断向基层下沉,合力改善民生、化解矛盾、凝聚民心,激发群众自治热情,有力有效解决了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能治理、群众高品质生活,呈现出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平安和谐美丽画卷。
创新基层治理 构建美好家园
“此前小区脏乱得很,这里停着一辆车,那里搭着一个棚。现在你来看,车子停得整整齐齐,到处干干净净,小区绿树成荫,漂亮得很哩。”走进百安坝街道富民花园小区,一说起小区的变化,居民们都忍不住“炫耀”起来。
老旧小区的完美蜕变,是万州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资源向基层治理单元下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万州推出一系列基层社区治理机制,让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通过“楼栋工作日”,万州已形成了8名区领导包片联系街道,率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委政法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公安局、区民政局等部门单位定期下沉城市社区、楼栋现场办公,统筹推动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平安稳定、居民自治、发展环境“五事共促”,街道班子包社区统筹指导,社区干部分工负责小区、楼栋的治理体系,有力有效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助力城区治理。
通过“院落自治”,万州区将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院落和村民家门口,建立起院落党小组,试点推广“院落值班”“院落议事”等制度,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院落自治”,引导院落村民民主推选产生“院落自治委员会委员”“院落长”,协商解决村民个人诉求、院落公共卫生治安等问题,以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多勤联动”,集成办公场地、指挥平台、执法力量,探索推进以公安、城管、交通及市场监管、应急消防等为主体,多部门、多层级共同参与的“5+X”执法新模式,把力量下沉到路上、农贸市场、居民小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合力解决群众多年来企盼而未解决的交通乱象、市容脏乱、违章搭建、生活噪音、消防通道等顽症难题,满足群众对城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通过“商铺工作日”,将治理资源下沉街区,着力解决临街商铺“急难愁盼”问题,补齐治理短板,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了全新的街区治理体系,进一步建全了基层治理体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
此外,还探索推行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三官一律”进村(社区)机制,将专业法治力量下沉到村居,为基层治理增添法治保障;依托家和服务站、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平台,引导心理咨询师、律师等专业力量到村居服务,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让志愿服务队伍走进村居,服务群众;结合“雪亮工程”实施,整合城乡1.3万多个监控镜头,建设292个智慧安防小区,让基层治理更添保障力量。
今日万州,社会平安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处处舒展着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美丽新画卷。
市民感言—— 老旧小区变花园
“以前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在井然有序,美化绿化都搞得好,成了真正的花园。”说起小区的变化,家住双河口街道螺蛳包社区富康花园的居民文启清就打开了话匣子。
“你看,大门口画了壁画,小区里建了亭子,安装了健身器材,绿化带种上了漂亮的花草,地面油化后平平整整,看上去多养眼。”文启清指着小区的一草一木骄傲地说道。
据悉,富康花园是一座建成投用已有20多年的老旧小区。如今,在党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它完成了华丽蜕变。
这场蜕变中,小区的违法建筑得到拆除,坑洼路面得到修整,圈地种菜的绿化带全部补绿增景,乱停乱放的车辆有了整齐划一的停车位……
随着小区“硬件”变好,小区的“里子”也在发生变化。很多居民的思想变通了,小区治理不再“等靠要”,而是主动积极参与,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这样好的环境,我们要维持好。”文启清说道。
离富康花园小区不远处,双河口街道步行街B区也是老旧小区,但如今的小区花木成林,鸟语花香,不仅漂亮,还充满活力。
64岁的居民邓万琼在这里住了20多年,她目睹了“楼栋工作日”解决小区居民诉求,体验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服务,看着小区一天天美起来、活动多起来、邻里团结起来。现在,小区治理还在不断创新和加强,在党建引领下,正在探索社区长、网格长、片区长、楼栋(院落)长、物业长“五长联动”治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小区治理的精细化、效能化水平。
“住在这样的小区,不仅心里舒服,脸上也有面子。”邓万琼乐呵呵地说道。
数字“说变”——
与2012年底相比,截至2021年底,群众安全感由92.1%上升至99.4%,群众对政法队伍满意度由86.37分上升至96.8分。
“楼栋工作日”启动实施以来,万州包片区领导累计到社区楼栋现场办公178次,解决问题471个,办结诉求3700余件,亮出老旧小区改造等成果226个,实施提升服务项目51个,乡村累计打造示范院落303个、产业基地290个。
新增城市占道停车位8000余个,建成12个行业专业性调解组织,整改棚户区1300余户,老旧小区(片区)35个,加装电梯300多部,打通消防生命通道700余条。
增配城市社区工作者217名,优选楼栋长3454名,整合各类监控镜头1.3万余个,建成智慧安防小区292个。
记者 尧华燕/文 付作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