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美如画。
顶着灼灼烈日,行走在罗田镇马头社区燕湾院子,烟光日影浮动于疏枝繁叶之间,几位老人站在一棵枫香树下,一边拉着家常,一边讨论着院子四周展现乡风民俗、感恩奋进、法制文化等内容的墙体画,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一幅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这,仅仅是罗田镇用文化“里子”为群众幸福增色添彩的一个缩影。
以庭院“小美”助力山村“大美”
有谁能想到,半年前,居住着20多户人家的燕湾院子民居“夹缝中”,还歪七扭八地矗立着三间用土石垒成的“烂猪圈”,由于年久失修,常年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乱飞。同时,由于村民的院坝大多没有硬化,晴天风一刮,尘土漫天。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燕湾院子仿佛在一夜之间变了脸。改变来自当地以庭院“小美”助力山村“大美”的工作思路,聚焦庭院净化、绿化和美化,领导干部各领一块“责任田”,带头深入院落和农户,与村民一起动手,打造院坝要“站得”、板凳要“坐得”、厕所要“蹲得”的人居环境。
短短三个多月时间,三间“烂猪圈”被迁走,原址建起了一个面积500多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四周用砖头和瓦片砌成了花台,红叶石楠、茶梅相间而植,“变身”开门闻香、推窗见绿的小花园。同时,为全面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形象,以文化墙及执行、监督、内化《村民公约》等为切入点,激发群众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
“环境要整洁,码放要有形……助人为乐好,宽厚感情增……”50岁的村民郎正忠指着挂在墙上的《村民公约》“顺口溜”对记者说,现在的燕湾院子,邻里之间吵架斗嘴的少了,婆媳之间不和谐的声音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用文化“里子”为群众幸福添彩
罗田镇党委书记邵太清告诉记者,为了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该镇在乡村环境治理过程中不光找回了“面子”,更夯实了文化建设的“里子”。“有操作性强的村民公约;有通俗易懂、展现乡风民俗、感恩奋进、法制文化等时代元素的墙体画;有图文并茂的文明新风、政策解读、普及科学的文化墙;有完善的考核评比及资金保障机制。”
“有村规民约,村民能遵纪守法,集体观念及荣誉感极强。文化墙使移风易俗触及群众灵魂,也让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这些充满乡土气息、富于时代精神的方式,让农民群众享有健康的精神世界,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投身到建设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家园中来。”邵太清称,罗田镇作为全区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列为全区重要支点镇之一。下一步,罗田将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深度挖掘罗田文化资源,组织编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罗田镇志》《中国传统村落——罗田镇用坪村志》,传承文化血脉。坚持用“诗、书、画、文、景”强化文化元素,留住美丽乡愁。充分利用金黄甲大院、普济桥、用坪古墓群、古院落、罗田老街等旅游资源,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整体开发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用文化“里子”为群众幸福增色添彩。
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洪志华 文/图